优秀的人不合群?

  一直有一个这样的问题,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不合群?网上有一个最经典的答案,就是 优秀的人也是可以合群的,只是他们合的群里没有你而已 。讲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故事。

  大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学长,当时他是我们学校文学社团的负责人,交际能力强,发表过很多作品,营运着团队,有很多的头衔,也有自己的报刊杂志。社团是一个靠兴趣组织起来的团体,尤其是文学社,因此到后来人越来越少了,只留下我们几个骨干成员。他对我们几个人非常好,带我们加入了青年作协,参加过作家会议,也带我们和一些作家和画家之类的人吃过饭。他教了我们很多社交礼仪上的东西,也让我们以后和饭桌上的那些老师多联系、多学习。于是我们就兴奋地留下了人家老师的手机号码、facebook。最后也尝试着联系,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。记得当时我回到宿舍还炫耀了一把,跟我的学弟学妹说,今天我看到了某某作家某某诗人。心里还想着以后可以和大神交流了。但事后想起来真是太年轻了,啪啪打脸声还在耳畔,简直是一个笑话。学长后来还问过我,有没有和老师们多联系啊,我就只能一脸苦笑:“哥,那是你人脉,和我没有半点关系啊,我还是踏踏实实地努力吧。”那时候我才明白, 原来社交是需要势均力敌的,实力不对等,就算我有别人的联系方式,我们也不能平等地对话。

  我们都想和优秀的人做朋友,因为优秀人可以给我们带来正能量(和其他方面的提升)。但在此之前也不妨问问自己:“优秀的人凭什么要和我们做朋友?”也许我们还应该知道一点,比我们优秀的人都比我们努力。

  讲到这里,我还有另外一个学长,现在已经在新加坡创业,靠自己买了车、买了房。他本科专业是英语,因为喜欢文学,经常熬夜写作,发表了很多作品,后来自学平面设计、自己排版做报纸。毕业后一个人创业,跑东跑西,吃尽苦头。我们经常聊天,之前我和他说:“哥,老熬夜对身体不好,为什么要这么拼呢?”他说:“因为我在新加坡没有任何关系,想留下只能靠自己,不拼、不脸皮厚和别人打交道,不努力想出路,最后我只能回家。但我不想回老家。留下来以后孩子的起点就是大城市,对下一代也好。”聊得越多发现差距越大,实力上、努力程度上、最后落实到经历和眼界上。

  从小到大体会过太多次,一步赶不上、步步赶不上的感觉。最开始可能只是学习成绩,我们没当这回事;后来就是不同的大学,我们还安慰自己,再努力也差不多的;再后来差距越来越大,学历、工作、眼界、遭遇;最后最直接的是财富的差别。量变引起质变,一步赶不上,步步赶不上。距离越来越大,曾经一起的同学后来越走越远,我们心里明白了,只有同等的实力才能平等地对话。

  前几天在经营自己饭店的朋友给我打了通电话,他问我:“你为什么要选择创业这条路啊?”我回答了他一句看似随口却是心里想说的话:“我努力是为了以后我们还能做朋友。”我们肯定都有无话不说的朋友,最后变成了无话可说的经历。其实并不是我忘了共同的回忆,只是环境不一样了。

  情怀可以支撐一时,回忆完过去无话可说的尴尬就来了。我们经常愿世界温柔以待,但世界的温柔有限,凭什么落到我们头上?我们经常想和优秀的人做朋友,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度过一生,但在我们懒散时,优秀的人已经大步向前了;在我们幻想时,适合的人已经和别人好上了。爱情讲究门当户对,社交也讲究实力均等。不单只是物质上,还有精神上,所以与其忙东忙西地参加各种聚会,不如自己踏踏实实地努力。因为当我们自己不够优秀时,即便认识再多优秀的人,也没有实质上的交流。年轻的时候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。当你有一天踏踏实实地做出了成绩,你就会发现世界突然会对你温柔了许多。只有当你自己变得更优秀,优秀的人才会选择和你在一起。最后让我想起了一句:我之所以那么努力,不是为了自己,只是为了认识的人还认识我;当你没有能力、没有钱、没有地位时,你本来认识人也会不认识你;当你努力成为一个有地位的人,不认识你的人也会说认识你。

观看其它文章